机械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24-88251283/024-88252613

院训:明德践行 精技笃学

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是学院重点发展建设的骨干院,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焊接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5个专业,在校生1200余名。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余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余名、讲师和工程师20余名。全国机械行业机制、数控、模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名,辽宁省、沈阳市行业学会常务理事3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市级拔尖人才1名,市级技能大师1名。工业实训中心、大厦8楼实训室、M3实验室、电气学院对应的实训室均可共享做实训实验。在国家和辽宁省“双高”建设中,我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在实训室、师资、校企合作等方面投资3000余万元。以上资源在机械工程学院各专业中共享应用。 

 

专业概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与机械制造行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能设计、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设备操作、生产组织与管理,基本工艺文件制定和简单产品设计等岗位的,德技并修、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装备、机械CAD/CAM、设备控制技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先进制造技术、车工实训、钳工实训、机制专业综合能力实践。

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技能;以赛促学,注重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2007年被评为沈阳市示范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机械行业特色专业;2011年被确立为央财支持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专业;2015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现代学徒制班;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2019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国家“双高”、辽宁省“双高”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龙头专业。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智能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懂管理、会维修,在生产一线从事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智能装备维修维护、运行管理及售后技术服务,德技并修、复合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专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电子学基础、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数控自动编程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车工实训、钳工实训、数控实训。

办学特色:作为国家、辽宁省 “双高” 专业群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全国高职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的龙头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辽宁省省级示范及品牌专业、辽宁省数字化智能化示范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携手沈阳机床集团等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坚持“质量求生存,创新迎机遇”的办学理念,构建了3个1能力提升的企业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航空、航天飞行器制造业与机电产品制造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航空零件数字化制造、飞机结构与系统、飞机附件修理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与维修等基本知识,具备飞机零件数字化加工与装配、机械附件检修与试验、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与维护能力,从事飞行器零部件制造、结构修理、部件和附件修理、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与维护、生产现场管理等岗位工作,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航空材料、航空概论、机械制造技术、飞机装配与调试技术、航空发动机原理与装配、航空CAD/CAM、飞机附件修理技术、飞机结构与系统、车工实训、钳工实训、装配及试车实训等。

办学特色:本专业与时俱进,适应沈阳作为国家级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进行“一个导向、一个突出、三个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导向”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一个突出”就是突出岗位能力培养;“三个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建立项目顶岗型的培养机制,强化学生岗位能力训练;坚持“行业岗位需求为先导、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为本位、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对口就业为目标”的理念。与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航空产业集团、沈阳兴航科技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校厂一体、产教融合”的机制,推行“1+X”证书制度,把职业能力考试引入学生考核。

 

智能焊接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较全面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焊接冶金及材料焊接性、焊接设备与自动化工艺、焊接结构的生产等方面所必需的基本原理与专业知识;注重多技能知识的综合运用,并获得初、中级特殊焊接技术焊工、初级焊接工艺及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综合职业素养较高,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及CAD绘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铆工工艺、金属熔焊基础、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结构生产、金属材料焊接、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技术、检测技术、焊接工艺评定、激光加工技术、焊接工装夹具设计、焊接模拟实训、焊接实训、焊接自动化实训、焊接工作站操作实训等。

办学特色:智能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高职示范专业、国家“双高”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育部“1+X证书制度”特殊焊接技术改革试点专业。近3年与中建二局、三一重装和沈鼓集团等企业共建订单班。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爱岗敬业精神、较强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精操作、会维修、能设计、懂管理、知工艺”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设备操作、生产组织和管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检测、维护、管理、机械产品安装、制造及设备自动化控制等岗位,德技并修、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及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工电子学基础、先进制造技术、机械CAD/CAM、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车工实训、钳工实训、数控实训、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

办学特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辽宁省“双高”专业群建设中的重点专业,从2017开始承担了教育部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专业人才培养突出能力、注重创新,与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现代学徒制班,为辽沈地区装备制造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院系名师

 

王坤,1982年出生,副教授职称。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研室主任,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科研骨干、双师型教师。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增材制造

研究成果:主持在研沈阳市科技创新智库决策咨询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科研课题9项,其中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重点科研课题1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5项,市级社科联等课题2项,校级课题1项;组织并参与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2项、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和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2项、央财支持机制专业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1项;公开发表论文6篇;主编及参编公开出版教材11本;申请专利10项;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企业工作经历,曾获省市级技能大赛、信息化大赛奖项28项。

 

罗丹,1983年出生,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现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学科研骨干、双师型教师。有丰富的企业经历和高职教学经验,多次获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研究方向:航空发动机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与机器人领域,智能制造领域。

研究成果:发表SCI、EI、核心等高水平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教改项目二十余项,多次参与企业重大项目攻关,主编及参编教材十余本,指导学生多次获各级大赛奖项。

王素艳,1970年出生,工程硕士,教授,民盟盟员,辽宁省教学名师,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曾获沈阳市师德先进个人,辽宁好人最美人物。

研究方向:主要以数控编程与操作,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智能装备维护与维修为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从教以来主持参与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及参加编写教材十余本,参与国家级“机床电气与PLC”资源库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课主讲教师。连续多年一直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及全国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张红兵,1968年出生,本科学历,工学硕士学位,副教授,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学科研骨干、双师型教师。

研究方向:焊接工艺及过程控制、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

研究成果:主编教材3部,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

祝溪明,198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学科研骨干、双师型教师。

研究方向:金属材料,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研究成果:从教以来主持参与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及参加编写教材二十余本,指导学生多次获得省、市级技能大赛奖项。